公众表达

导语

表达不是在于“口才”,而是在于内容。最重要的是要输出有价值的内容。

我有表达的动机

紧张与压力

上台完全一点压力没有的人几乎不存在。压力往往有两种表现形式:畏惧和兴奋,共同点是都会让自己变得不像自己,让表达失准和失真。

不紧张不是我们所追求的,而是在台上自然、流畅、充满热情的状态。

自信是结果而不是原因。做事情做好了,自然就会有自信。

重点不是培养自信而是找出动机

饥饿感大于痛感

表达欲可以看作饥饿感,紧张可以看作痛感。如果有一天你知道了一个天大的新闻,是不是会很想跟人分享?

外在内容

有方法教给你,有主张告诉你,有个观点和你不一样。

内在动机:主题、访问、动机。

我相信什么,我在意什么,我想改变什么

小练习:试着在纸上写出对亲密关系的看法这一主题的想到的一些关键字。

我的答案:亲密关系有助于缓解压力,亲密关系的处理有助于个人成长

内容的价值,来自于它解答了一个好问题。

题析:关于这个主题,再提出更细的问题,可以挖掘出内在动机:

1.谁对我影响最大,他做过或说过什么?

2.什么会让我真的生气?我最想吐槽什么?

3.我相信什么:我最想跟唱反调的人争论什么?

4.我受过最惨痛的教训是什么?符合听众的心理,自己的印象也最深刻。

5.是什么赋予了我说这些的资格?可能你只是有内向的一面,而不是一个内向的人。只要有了动机,每个人都可以变得外向。

我追问之后写出的关键词:平等、真诚、个人成长、个人认识、自信心、正面和负面

发掘的差异:更有辩证性,更全面

动机的三个功能:化解压力、提供素材、吸引听众

吸引听众:有对话感。是在对某一个人说话而不是对一个群体。

动机大于知识大于技巧。动机不要太功利,会让人压力更大。

外在动机:

向内回溯细节,向外释放影响。光是向内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,观众一头雾水。需要我们将表达动机向外推,让自己的内容产生影响。

说服

反抗机制:没有人喜欢被改变。高威胁信息无法让人更重视问题,只会激发反驳欲望。

用“我需要”代替“我应该”

拒绝说教者句式:

1.你为什么不肯去试一试呢?(逼对方复习反面理由)

2.要不要我亲自来陪你跑步?(会造成压力)

3.你是不是有什么困难?(你只是想找机会反驳对方)

4.跑完后洗个热水澡,不是会觉得更舒服吗?(别告诉对方他应该有什么感觉)

5.我觉得你应该不是这种人,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(不要告诉对方他应该是什么样的人)

刻意使用反抗机制:别问为什么不,改问为什么要。

比如:你为什么还有三四分想戒烟?这个问题对你影响不大把?

人的想法不是一成不变的。

点燃者句式:

1.咦,你怎么会突然提起慢跑?(针对既有行为,让对方自己找理由)